大山的情怀梅风骨:记著名画家康金成的人生艺术世界

            □徐羲生

            美国著名文化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书中认为,任何作家艺术家的创作都会受到前辈名家和经典名作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使后人产生受到约束的焦虑感。所以,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人们最熟悉、传统文化中最常描绘的事物,是最难展现和突破的,他必须在深深植根与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带有自己标签的艺术作品。而这种独特风格的形成正是判断一位艺术家是否成熟的标志。康金成在一篇名为《精神内核的聚变—谈中国画的创作》文章中这样写道:“一方面我们不可能割断由历史流年而来的文化历史性与特殊的地域生态性的强大牵引力。另一方面却要我们用心灵触摸时代脉搏,旁观侧引多元文化的理念。这两者的汇流交融铸就了当代中国画创新的一种途径。”康金成正是在充分吸收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开拓出了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而这种开拓和新鲜首先源自他的真和他的情。

            梅花是中国历代文人钟爱的事物,无论绘画还是诗歌,文人雅士都把它作为寄托自己高洁情操的重要艺术表现体题。因为熟悉,所以艰难。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敢于执着地写梅、画梅、颂梅,并充分展现出梅花独特性格和精神境界,给人以新意,实在是困难重重,除非他对梅花有着超乎常人的痴迷和热爱。康金成似乎并没把自己当成一位擅长画梅的画家,而是把自己的整个生命融入到梅花的品格当中。对于他来说,要想画好梅花,首先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像梅花一样有风骨的人。他从内心喜爱梅花那种孤傲、耿介、挺拔、不媚俗、不功利的性格,喜欢梅花那香自苦寒来的坚韧,喜欢梅花那碾着成泥香如故的本色,他的梅花作品也总喜欢以“铁骨”、“冷艳”、“清香”、“坚节”、“风骨”等词语为名。

            康金成画梅着重于枝干,他笔下的梅枝苍劲有力、雄浑高古、挺拔伸展、大气磅礴,如虬龙一般在纸的天地中自由遨游,梅的个性在他的枝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他笔下的梅花美丽动人、绚烂精彩,如烟雨中飘然而过的江南美女。正是他作品中这种枝干之坚与花朵之柔的对比和张力,才使他笔下的梅花别具一格,层次丰富,带给人无尽的想象和美的感受。每当他铺开洁白的画纸,用饱满地笔触在纸上肆意挥洒自己的激情和豪迈,渲染出一个张弛有度、层次鲜明的梅花世界时,往往会觉得他不是作画,而是那枝干、那梅花要在寒冬里燃烧般尽情地伸展和怒放,活出一个真实、绚烂的生命。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刻刀,在纸上一刀刀地凿出只有梅花才有那种气魄和精神。正因如此,他的梅花不仅得到了梅的形,更得到了梅的骨、梅的神。

            康金成先生笔下这种梅花的气派,不仅来自他本人的豪爽性格,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更源自他那大山一般的情怀,源自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对广阔大地的归依,对生命本质的坚守。康金成长期专研佛学,喜欢过简单质朴的生活,喜欢在山水林木中栖居。所以他笔下梅花的怒放不是表面上的张扬,而是在领悟生命本源和真谛之后,一种无拘束的释放,一种返归淡泊后的独语。

Processed in 0.128(s)   7 queries